端午連假即將登場,很多人都安排了外出計畫,無論是海邊玩水還是山林健行,享受陽光同時也別忘了防曬!別以為曬紅只是「曬黑前的前奏」,其實那很可能是皮膚在向你求救。若不慎曬傷,皮膚泛紅、刺痛,甚至起水泡怎麼辦?這篇幫你一次搞懂曬傷類型、處理方式與曬後修護重點,讓你安心度過陽光假期!
曬傷分成幾級?快速辨別嚴重程度
曬傷其實就是皮膚被紫外線灼傷,根據損傷的深淺大致可分為三種程度,從輕微紅腫到嚴重水泡、甚至壞死都有可能。來看看你屬於哪一種狀況:
✅ 一度曬傷(輕度)
•皮膚損傷層次:僅影響表皮
•症狀:發紅、灼熱、緊繃感,可能輕微脫皮或癢感,但不會起水泡
•恢復時間:約3~5天,一般不會留下疤痕
✅ 二度曬傷(中度)
•損傷層次:波及表皮與淺層真皮
•症狀:明顯紅腫、刺痛,起水泡、大範圍脫皮,有時會伴隨發燒或噁心
•恢復時間:約1~2週,可能出現色素沉澱或疤痕
✅ 三度曬傷(重度)
•損傷層次:深入真皮層甚至更深,神經末梢可能受損
•症狀:皮膚表面變白、發黑或壞死,甚至無痛(因神經受損),極需醫療處理
•恢復時間:數週到數月,恐留永久疤痕
📌 小提醒:只要出現水泡、劇痛或大範圍脫皮,就不是輕微曬傷,請儘速就醫,不要硬撐!
曬後怎麼保養?對症下藥才不會留疤
曬後修復的關鍵在於「降溫、保濕、避免刺激」,根據曬傷程度調整護理方法,別盲目塗一堆產品!
- ☀ 一度曬傷怎麼救?
•立即脫離陽光:找陰涼處休息,避免進一步傷害
•冷敷降溫:用冷開水或生理食鹽水沾濕毛巾,敷在曬傷處10~15分鐘,一天可敷2~3次,不建議直接冰敷避免凍傷
•加強保濕:洗完澡輕拍乾,再塗上無香料、無色素、無酒精的保濕乳,推薦成分如蘆薈、甘草酸、大豆萃取
•避免刺激:暫停使用酸類、水楊酸、A酸等去角質產品,也不要上妝或使用含酒精防曬
- ☀ 二度曬傷怎麼處理?
•立刻就醫:起水泡、劇痛就是中度曬傷,請讓皮膚科專業處理
•別戳水泡:自己弄破水泡可能導致細菌感染,加重發炎
•冷敷降溫:冷敷方式相同,但避免使用刺激性產品
•修復保養:選擇含蘆薈、神經醯胺、玻尿酸等保濕修護成分
•減少摩擦:穿著寬鬆、柔軟衣物,避免損傷部位反覆摩擦
曬後要多喝水+避免使用這些成分!
別以為曬後塗乳液就夠,其實「喝水」更是皮膚修復關鍵。曬傷會導致肌膚水分大量流失,建議多喝開水、吃點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西瓜、小黃瓜、鳳梨,有助促進肌膚新陳代謝。
🔍 同時,也要避開這些容易刺激曬後敏感肌膚的成分:
☑️建議使用的舒緩成分
蘆薈:舒緩抗發炎
玻尿酸、甘油:補水保濕
神經醯胺、胺基酸:修復屏障
✖️建議避免的刺激成分
酸類(果酸、A酸、水楊酸等)
酒精:刺激+易乾燥
去角質成分:延後修復進程
薄荷醇(高濃度):易刺痛
香料、色素:可能致敏
✨ 小提醒:就算曬傷症狀退了,皮膚修復還在進行中!這段期間也要持續保濕、防曬,避免斑點、膚色不均,甚至增加皮膚癌風險。
曬後保養重點總整理
✅ 多喝水,促進肌膚自我修復
✅ 避免冰敷、去角質、用手碰水泡
✅ 持續保濕、使用溫和修護產品
✅ 別輕忽輕微曬傷,紅腫不等於沒事!
✅ 曬後一週內避免長時間曝曬
防曬不只為了「不變黑」,更是為了不讓肌膚提前老化、受傷。快把這篇曬後保養攻略存起來,曬前防護、曬後修護一次到位,如有更嚴重症狀還是建議尋求醫師協助喔!
延伸閱讀:

封面及內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IG@_yujin_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