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過後濕氣爆棚!身體濕氣重「喝這茶+按這裡」,排濕效果快到驚人!|女人我最大
關閉選單
封面人物頂級之夜達人

端午過後濕氣爆棚!身體濕氣重「喝這茶+按這裡」,排濕效果快到驚人!

漂亮| By 古子瑄 報導
2025/06/03 18:38 更新
collage001

端午節過後氣溫飆升,又正值梅雨季節,空氣中濕氣重得讓人透不過氣。京都堂中醫周律廷中醫師提醒,這段期間特別容易出現感冒、腸胃不適、濕疹等問題,背後很可能就是中醫所說的「濕邪」在作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常見的濕邪症狀包括:

collage1

口不渴、頭重四肢沉、全身無力、腸胃不適、食慾不振、大便黏膩難解,甚至皮膚容易出現濕疹等不適。這些狀況如果沒有及時處理,長期下來會影響整體代謝與免疫功能。

 

濕氣最傷脾,脾虛型體質更要注意!

batch_周律廷醫師_0

周律廷中醫師指出,台灣屬於濕熱氣候,春夏兩季尤其濕氣旺盛,再加上連日陰雨,很容易影響到人體的「脾」──脾在中醫中掌管運化水濕,一旦脾功能被濕氣阻礙,體內濕氣就會越積越多,形成所謂「脾虛濕阻」的體質。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這類型體質的人,特別容易出現疲倦、胃口差、水腫、肥胖、濕疹反覆等問題,因此日常保健上要更加用心。

中醫調理對策:藥材+穴位+飲食三管齊下

針對脾虛濕阻的狀況,周醫師建議可從以下三個方向著手改善:

  • 1. 藥膳茶飲:健脾利濕,提升代謝力

batch_shutterstock_379468063

臨床上中醫常會選用如茯苓、陳皮、黃耆、赤小豆等藥材,有助健脾化濕、促進代謝。這些藥材可以製成藥膳或茶飲,循序漸進調整體質。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2. 穴位保健:對準重點,加強排濕效果

batch_shutterstock_2237324653

建議平時可多按壓以下穴位,幫助體內濕氣排出、健脾消腫:

天樞穴、血海穴、三陰交、大橫穴:這些穴位與腸胃、脾臟運作密切相關,刺激後可加強消化功能與水分代謝。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3. 飲食建議:天然食材幫助去濕排水

batch_shutterstock_2565585017

日常飲食也能幫忙去濕氣!建議多攝取以下食物:

•南瓜:溫和健脾,幫助消化。

•薏仁、赤小豆:利水消腫。

•玉米鬚茶:清熱利濕、溫和代謝。

另外,五型藥膳飲中的「纖膳飲」也是不錯選擇,能促進新陳代謝、調整體質、維持消化道健康。

 

避免濕氣纏身,這些生活習慣請跟上!

除了食療與調理,周醫師也提醒大家,日常習慣對抗濕氣也很重要:

•避免生冷、油炸與加工食品:這類食物容易損傷脾胃,加重濕氣累積。

•多曬太陽、適度運動:太陽能幫助身體「除濕」,加上適量活動可促進氣血循環,加速體內濕氣代謝。

順應節氣,養好脾胃,才能真正健康瘦身

濕氣雖無形,卻是影響健康與體態的一大隱形殺手。尤其端午節後進入夏季,調整體質、促進代謝更顯重要。從飲食、生活到中醫調理三方面入手,幫身體「去濕除濁」,不只讓你感覺更輕盈,也更有活力!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