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2025再升溫!變異株NB.1.8.1傳染力強、免疫逃逸力高,讓不少人中招卻渾然不知。常見症狀不再只有發燒咳嗽,連頭暈、腸胃不適都可能中鏢!馬上整理2025新冠病毒最新流行情況、症狀警訊、疫苗預防與兒童警示徵象,防疫懶人包一次掌握如何保護自己與家人,防疫不踩雷!
Q1.新冠疫情為何再度流行?
台灣最近的新冠疫情升溫,主要是由於多數人體內抗體逐漸下降,加上新變異株NB.1.8.1的免疫逃逸能力更高,傳播力更強。這導致疫情再次擴散,目前NB.1.8.1在台灣占比達49.1%。
Q2.目前台灣流行的新冠病毒株是哪一種?
目前以變異株NB.1.8.1為主,占比達49.1%,其次為XEC與LP.8.1。
Q3.2025新冠病毒症狀有哪些?
新冠疫情再度升溫!NB.1.8.1的主要症狀包括喉嚨痛、咳嗽、發燒、肌肉痠痛和疲倦。有些人也會腸胃不適,如胃痛、噁心想吐。醫師黃軒分析,2025新冠病毒大變形,改為「潛行」模式,變異株KP.2、JN.1、XBB等比舊株更容易人傳人。新型態的新冠病毒「症狀輕微化」,不能只看有沒有發燒、咳嗽或喉痛,警示徵象類似感冒、腸胃炎,往往會讓人失去警覺,肺部卻可能默默出現「毛玻璃」。另外像是嗅覺突然遲鈍、舌頭發澀、喉嚨癢卻不痛都是病毒出現的警訊。
Q4.2025新冠病毒隱藏症狀?
小兒科醫師蒼藍鴿在臉書發文表示,這波新冠常見症狀除了發燒、喉嚨痛、咳嗽,也有不少病人出現頭暈、疲勞感強烈等狀況,有時候甚至會跟流感搞混。而最容易被忽視的「全身痠痛」其實不是小事,全身痠痛是「身體發炎」的表現之一,免疫系統為了抵抗病毒入侵,會釋放發炎因子,這些物質除了對抗病毒,也會讓人感覺肌肉痠、關節痛、甚至覺得渾身無力。所以出現「全身痠痛」也要小心!
Q5.兒童感染新冠的警示徵象?
兒童感染新冠的警示徵象則包括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退燒後持續或活動力不佳、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胸悶胸痛、持續性嘔吐/頭痛或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解尿,請家長儘速帶往就醫。
若已出現抽搐、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意識不佳或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體溫大於41度等症狀時,請立即送醫治療。
Q6.遇到疑似2025新冠病毒症狀怎麼辦?
醫師黃軒提醒,若出現類似症狀,建議先觀察48小時,症狀若加重至呼吸急、腹瀉不止、持續頭痛,就應立即就醫。症狀沒惡化也別掉以輕心,出入高風險場所還是要「戴口罩」,最好減少外出、多休息、在家自我隔離。
Q7.2025新冠病毒如何預防?該打什麼疫苗?
新冠病毒感染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病程仍有機會發展為中重症。疾管署表示,接種新冠JN.1疫苗是預防中重症的有效方法。雖然疫苗無法完全預防感染,但能顯著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65歲以上長者及高風險族群,建議接種兩劑,間隔6個月,以提升免疫保護力。
Q8.如何預防感染新冠病毒?
除了接種疫苗之外,維持良好衛生習慣是防疫的根本。在人多或密閉空間應戴口罩、勤洗手。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先快篩並就醫檢查,生病時應避免與他人接觸,尤其是嬰幼兒與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