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個可能生成的颱風「蝴蝶」引發關注,最快恐明天生成!伴隨大量水氣導致台灣週四起連三天恐有劇烈降雨,颱風「蝴蝶」、對台影響一次看。氣象專家指出路徑變數仍大,但本週台灣會出現明顯午後雷陣雨與高溫潮濕天氣,全台民眾需嚴防劇烈天氣變化,天天帶傘備戰雨彈!
颱風「蝴蝶」最快明生成
中央氣象署指出,目前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是個大低壓區,是適合熱帶性低氣壓甚至颱風發展的環境,不過雲系組織還很鬆散,低壓系統未真正發展起來。最快有機會在6/10週二後會逐漸有熱帶系統成形,是否會發展為颱風的強度還有待觀察。後續的強度、路徑、降雨情形等天氣預報,都有很大變數。
中央氣象署強調,颱風蝴蝶是否會形成仍有待觀察,後續整個低壓區有漸漸往北移動的趨勢,將會為臺灣附近帶來較多的水氣及不穩定的環境,讓後半週降雨的機率或午後雷陣雨發展的活躍度增加。而影響範圍、降雨區域、時間和雨勢大小,都須視到時候低壓區內系統發展的狀況而定,現在來看仍然有很高的不確定性。
颱風「蝴蝶」路徑預測
氣象專家林德恩也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美國NCEP模式認為在6/10至6/11期間,南海擾動會再增強為颱風;歐洲ECMWF模式則認為強度維持在熱帶性低氣壓與輕度颱風之間。後續熱帶擾動將循環境駛流場的導引,先往西北,朝海南島方向前進,後轉北、到東北,上中國大陸陸地,並在華南地區消散死亡;太平洋高壓幫了很大的忙。
這3天劇烈雨彈威脅台灣
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 洩天機教室」專欄中表示,最新各國模式模擬顯示,本週菲律賓東、西方海面皆有熱帶擾動發展的跡象,但東側的擾動,發展的機率低;南海的擾動,歐洲ECMWF模擬發展緩慢、美國GFS模擬則發展快速,其未來動向大致偏北進行,對台灣的間接威脅,視其外圍西南風所帶來的水氣而定。
熱帶擾動醞釀中,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6/12週四至6/14週六熱帶擾動外圍水氣移入,有帶來「劇烈降雨」的潛勢。下週日6/15至6/18週三各地恢復晴時多雲,天氣熱如夏;但大氣仍不穩定,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清晨至上午、迎風面西南部偶有局部短暫陣雨的機率。
吳德榮解釋,各國模式不可避免的都有誤差,且未來一定還會再調整,若做為推斷何時成颱?會增強至什麼颱風?會發布何種警報?的依據,其實已屬「過度詮釋」,超過其「科技極限」,徒增民眾困擾而已,並非明智之舉。
天天帶傘!嚴防午後雷陣雨
中央氣象署提醒,週三前高溫悶熱,西半部局部高溫持續上看35、36度,防曬、防中暑不能少。西半部以多雲到晴為主,午後山區與南部地區有短暫雷陣雨。臺東、花蓮、恆春半島降雨頻率漸增,宜蘭偶有局部雨。週四開始,南方大低壓區環流持續帶來東南至偏南風,水氣也增多東半部與南部地區降雨增多,北部地區、中部山區則容易有午後雷陣雨。週五到週日,臺灣附近為低壓區影響,或以南風、西南風為主的環境,容易有比較多的水氣,其中迎風面中南部、東南部地區天氣上會較為不穩定,其他地區也要留意午後雷陣雨。注意午後雷陣雨,花東恆春降雨漸增。
圖片來源:臉書粉絲專頁林老師氣象站、中央氣象署、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 洩天機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