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不只電費漲,就連水費常常高得讓人懷疑人生?這次,整理出6個最常見的用水漏洞,以及如何簡單調整日常習慣、聰明重複利用水資源,就能讓你每月節省500~800元水費,一年下來近省10,000~12,000元水費,同時更是實踐永續生活的第一步。想知道怎麼真正「省水費」?這篇收下就對了。
1.用節水蓮蓬頭,設定洗澡時間避免浪費
洗澡是最容易忽略的用水大戶!許多人在淋浴時思緒飛遠,水卻持續流。只要改用節水型蓮蓬頭,每分鐘就能減少三到五成水量,搭配設定五分鐘定時器,或播放一首4–5分鐘的歌控制時間,每次洗澡即可節省約50公升水。一人一月就能省下約1.5噸水,換算水費約為70~90元,一家三口年省近3,000元。建議選擇具氣壓增壓技術的節水蓮蓬頭,享受水柱柔細又有力的淋浴感。
2.洗碗改用泡盆法,減少六成用水量
許多人洗碗時習慣讓水龍頭持續開著,邊搓邊沖,導致大量水資源流失。建議改採「雙槽泡盆法」:一盆洗一盆沖,先用紙巾擦去油污再清洗,減少泡沫、提高清潔效率。這樣每天洗碗可節省約40公升水,換算下來一個月省下1.2噸水,水費約省75元。如果再搭配節水型洗碗機,效率更佳,還能進一步降低用水量與碳排。
3.馬桶雙段式設計,小便也別浪費全量沖水
傳統馬桶沖一次水可達10公升,然而許多情況並不需要這麼多水。若更換成雙段式馬桶或在水箱放入寶特瓶降低蓄水量,就能有效節水。家庭三人每天平均小便15次,改用雙段式沖水可每月節省約0.9噸水,約省下25元水費。如果搭配洗澡的尾水沖馬桶,更是一舉兩得。
4.洗米洗菜水再利用,養花拖地一舉兩得
洗米水與洗菜水常常被直接倒掉,其實這些水資源可以重複利用。洗米水含有天然澱粉,適合拿來澆花、拖地或擦窗;洗菜水則可用來沖馬桶。只要每週收集使用3到4次,每次10~15公升,一個月下來就能再利用160~180公升水,水費約省下10~15元。不僅節水,也更環保、友善植物。
5.洗衣量不多時,啟用快洗或節水模式
洗衣機操作習慣也會影響用水。許多人不論衣物多少都使用預設水位,導致用水浪費。建議集中洗衣,啟用快洗、節水功能,並可回收最後一段清水拖地或沖馬桶。這不僅節省水量,也延長洗衣機壽命。
6.刷牙洗臉隨手關水,每天能省下300公升
刷牙與洗臉雖是短暫行為,但頻率高且多數人會讓水龍頭持續流。若改用漱口杯刷牙、洗臉時關水,每人每天可省下10公升水,一個月即省300公升,約10~15元水費。若再加裝按壓式或感應式水龍頭,效果更顯著。
追蹤每日用水,無形中省下10%浪費
安裝如「智慧水管家」或「Home+ 水量追蹤」等App,能讓你了解每日用水量並設定省水目標。研究顯示,只要知道自己用多少水,自然就會減少10~15%的無意識浪費。以平均每戶每月用水20噸計算,光是提升意識就能省下約2噸水,等於每月省約100元水費。
從小行動開始,讓節水成為生活習慣
對有些人來說,每月節省的水費,也許只有幾百元,但放眼整個城市、數百萬戶家庭,所能累積的節水量與環境影響是驚人的。從今天起,你不用立刻變身環保神人,也不用洗澡洗到發抖,只要不讓水龍頭亂流、讓洗米水也能去澆花開始節水,其實就是對生活多一點默契,對錢包少一點壓力,對地球多一點溫柔。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