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19年了,為什麼我還是逃不了婆媳壓力、妯娌競爭?

感情 By 周佩穎 報導 2019/01/09 13:22

就算婚前就知道,和一個人結婚,等於和他的整個家族成員產生連結,卻往往在婚後才發現,原來處理婚姻中各種的人際關係的難度,遠超過自己想像!......尤其是每到逢過節,本應喜悅的「團聚」,卻是許多已婚女人的不想面對的夢魘。身為媳婦的你,要面對公公、婆婆、大伯、小叔、大姑、小姑等一大家子,「媳婦」這個頭銜,往往代表要你為家庭付出、為家人妥協。沒有人知道,一團和氣的表面下,你隱藏了多少無奈和心酸。即使如此,他們看似不經意的言語或舉動,仍常造成你心理莫大的壓力。然而,另一半卻鮮少幫你發聲,只要你「別想太多」......在深陷這樣的困境中,你該怎麼找到出口?在《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這本書中,也許你能讓你找到答案。

「明明都二○一九年了,我卻逃不了婆媳壓力、妯娌競爭……」
「曾經我覺得是妥協,如今看來都是在犧牲……」我們必須清楚自己的界限與底線。
別人沒有要求的,你不用主動給:別人要求的,你也要思考及判斷,需不需要給,想不想要給,適不適合給;還有,你可以給多少,給了之後,要不要討回?關於付出,不僅要量力而為,還要量心而為。你還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最糟糕的狀況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在愛情關係裡,是兩個人在「妥協」與「犧牲」之間持續拉鋸
心理諮商多年下來,在婚姻案例中,最常聽到以下的對話。「我凡事都幫他處理好,做到全。我嫁進這個大家庭,別說公公、婆婆,還有大伯、小叔、大姑及小姑,大伯及小叔也都結了婚,有兒有女,也都住一起,你看這一家有多熱鬧。」她開宗明義就說了自己對先生付出了多少,還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是有別於時下最多的核心家庭,而是三代同堂、手足們同住的大家庭。「他卻從來不曾幫我說話,不管是婆婆催生,還是大嫂強出頭,什麼都搶著做,這些行為根本就是在討好公婆。明明都二○一九年了,我卻彷彿二十年前的女人,無法逃脫婆媳壓力、妯娌競爭。我不知道該說我好後悔,不該結婚?還是所遇非人?或是我的抗壓性有待提升?」

今天不是工作,而是難得半年一度的姊妹淘聚會,但才剛新婚不到一年的她,說起婚後生活,一肚子苦水。出生在台北,從小到大都在台北求學、工作的她,婚後到了台中,不至於水土不服,但是婚後大家庭的生活卻讓她喘不過氣,幾度萌生離婚的念頭。當然她也曾想過,若是有了小孩,婚姻關係會不會好轉。但是身邊朋友都勸她緩一緩,生養兒女事態重大,可別病急亂投醫,自亂陣腳,更加添亂。有人說,在愛情關係裡,是兩個人在「妥協」與「犧牲」之間持續拉鋸,中間有條隱形的線。只是這一線之隔,卻是天壤之別,天差地遠。

感情好的時候,叫做妥協;感情差的時候,叫做犧牲
有預期中的回報時,那是妥協;沒有預期中的回報,還被狠狠打臉,越來越後退,那是犧牲。可是我們必須知道,感受都是主觀的;評論及臆斷也都是事後諸葛、後見之明的理解及詮釋。我們沒有自以為的聰明,但我們可以秉持懷疑精神。對於自己相信的,選擇的,判斷的,要保有彈性以及空間,能修正及調整。而不是一旦愛上了,一旦進入婚姻或長期關係了,就全面相信,全部交付,等到結果和預期不符時,覺得痛苦不堪,美好的未來破碎,只能感嘆命運不公,並且怨天尤人。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認識自己
當你回頭看十年前的自己,我們多半會覺得當年的自己莽撞、青澀及稚嫩。當時的決策如今看來很天真、考量不夠全面及完整,有長足的進步及修正空間。同樣的,如果有時光機,如果十年後的自己能夠來看現在的你,應該也會告訴你一樣的話:要抱持彈性,有修正及成長空間,所以可別過度自負,形同天真。在關係裡面,那些付出及奉獻,是人性溫暖及光明的一面,都是很棒的作為。

可是我們也得要先掂掂斤兩,哪些要求對我們而言,超過能力範圍;哪些期待對我們而言,根本就是事與願違:哪些競爭對我們而言,其實是渴望被認同,反而變成了對他人的忌妒及憤恨。當我們還不認識自己,不夠認識自己,甚至是抗拒認識自己時,這些折騰及困境都會讓我們在關係以及漫漫人生裡,反覆繞著痛苦的圈。總是去不了期待的彼岸,只能無語問蒼天,自哀、自怨又自憐。

臨床心理師的處方箋
渴望與期待的反面,你更該了解
從小到大,我們多半接觸到的,都是在告訴我們,要認識自己想要什麼,也就是,你的目標、你的計畫清單、你的人生藍圖……所有你「想要」的一切。然而,我遇到很多人都告訴我,同時也是問著我,「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渾渾噩噩地過了很多年。

無論是在求學階段,還是出了社會,甚至連談戀愛、結婚及生兒育女之後,到了奔四的年歲,或者已過了四十歲,他們還是滿心問號,或者滿腹懊惱。怎麼孔子說的「四十不惑」就像嘲笑,更像打臉。持續做著沒有天賦,也沒有熱情的工作,當然會感到度日如年。

進入一段事與願違的婚姻關係。風平浪靜的時候,感覺還算是妥協;心生怨懟而驚濤駭浪時,感覺當然是犧牲。思考自己不想要的,是幫助釐清的一部分,也是認識自我的過程。如同刪去法,每個人的渴望都不盡相同。每個人的期待,更可能有天壤之別。你只喜歡搭頭等艙,進行奢華的異國之旅;她則偏好搭乘廉航,背著行囊,一步一步,完成她心中的古道之旅──馬丘比丘。沒有對錯,各自獨特,也都是選擇。

減少關係裡的誤解,清楚自己的界限及底線
當我們清楚自己不想要的,才不會把自己的犧牲,誤解成妥協及配合。對方也能早點知道,你的底線一直就在這裡。他的超過及逾越,是冒犯,也是不尊重。隨著持續累積的生命經驗、歷練及考驗,我們才會更清楚看見,自己的底線以及界限。界限與底線並不相同。界限是劃出一個安全範圍,在裡面,還有嘗試、縮小及擴張的空間,可以修正及調整;底線則是臨界值,踩到了,往往就是引爆,接著燎原。也因此,認識自己不想要的,是多麼重要。清楚自己的界限及底線,減少錯誤決策,也減少關係裡的誤解,同時也能讓認知及情緒失調,不會頻繁出現。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我們都期待過好這一生。以前的人,多半是摸石子過河,試錯試誤的機會多;但願我們這一代的人,手裡能有一盞燈,幫助我們照亮前行的道路,讓我們能夠看清楚一點,也擁有滿意的一生。

加我LINE好友!私聊女人我最大熱門話題
點我下載APP!達人指點,讓妳美麗多一點

文章授權:寶瓶文化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