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壞的一年」,創傷療癒師教你練習「情緒治療」,受過傷、不必再痛

感情 By 唐蓉 報導 2020/12/16 11:23

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回顧這一年,真的給我們帶來太多傷痛了,近日美國TIME時代雜誌上架了新封面, 2020畫上鮮紅的X,封面標寫著「The Worst Year Ever」(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當然,歷史上不是沒有更糟的時候,只是現在還活著的我們,未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新冠肺炎帶走163萬條人命,加上許多驟然的意外事件,相信都在大家的心裡蒙上一層陰影。身為心理諮商博士、也是創傷治療師的周志建,就在《情緒治療》一書中,分享了如何自我療癒的「best創傷療癒法」。
文章授權:方智出版社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察覺情緒,不是管理情緒

早期流行「情緒管理」,這四個字誤導了我們三十年,讓我們以為:「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亂發脾氣,這才是高EQ的表現。」現在,這四個字已經不太流行了,心理學家警告我們:「任何想要管理、控制情緒的意圖都將徒勞無功。」因為情緒如流水,它只能疏導,無法控制、阻攔或禁止。因此,所謂「當情緒的主人」不是要你去管理情緒、控制情緒,而是你要去「覺察情緒、回應情緒」

如何覺察情緒

安靜、放鬆、回到呼吸、回到身體、回到內在,安靜感覺自己的身體。這樣就好。 「我感覺悲傷」、「我感覺憤怒」、「我的手在抖,我感覺很害怕」……當你能夠覺察到當下此刻情緒的發生與「存在」,不批判、不逃避、不否認,進而去「理解」當下那個情緒,並去「回應」那個情緒背後的渴望、需要,那麼此刻,你就是「情緒的主人」了。


點我下載APP!《歡慶耶誕🎄週週送》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情緒需要被看見

情緒被看見很重要,因為情緒就像小孩子一樣,需要被看見、被重視、被撫慰。一旦看見,你就能夠去回應它、處理它。如果你對情緒視而不見、忽略它、否定它,它就會鬧得更凶,就像哭泣的小孩沒人理一樣。其實情緒只是一種情感的表現,沒有好壞對錯,不用大驚小怪。當你說「我感到悲傷」時,你只是在表達「此刻」我的生命狀態是悲傷的而已,但不等於你永遠都悲傷;此刻你很生氣,也不代表你就是一個容易生氣的人。情緒就像你身上穿的衣服一樣,你今天穿黑衣服,明天可能穿紅的、後天穿白的,我們每天都在換衣服,不可能每天都穿同一件衣服出門,情緒也是,你不可能每天的情緒都一樣。

學習「外化」情緒

當我們可以覺察情緒,覺知自己的悲傷時,你就可以運用「外化」語言跟情緒產生「位移效果」。例如,當我們說「我與我的悲傷同在」、「悲傷在我的肩膀上哭泣」時,此時「悲傷」彷彿是我們的朋友、寵物,讓我們可以去陪伴它、與它「同在」,這同時也表示了「你不等於悲傷」、「悲傷不等於你」。一旦「外化」了悲傷,我們就可以跟悲傷產生「對話」。對話中,你就可以凝視悲傷,感覺它、省視它、理解它、陪伴它,這就是我們對待情緒最溫柔的方式。最後,周志建表示:「你受過傷,但你不必再痛!讓情緒流動,身心就不再痛。」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情緒治療:走出創傷,BEST療癒法的諮商實作》

作者周志建周志建,輔仁大學心理諮商博士。從事諮商工作30年、敘事治療20年。擅長說故事、聽故事,有豐富的諮商實務經驗,敘事治療是他的專長,也是最愛。這幾年生命漸漸轉向,除了敘事,他的治療工作也開始關注「情緒」與「身體」療癒,於是他整合了身體、情緒、故事療癒三要素,自創「BEST創傷療癒法」。他發現,現代人的憂鬱症、焦慮症、身心失調,甚至癌症等身體疼痛,可能都與童年創傷有關。

延伸閱讀:從3點看清男人對你沒意思!別再傻等他消息,出現「這情況」代表只把你當備胎

圖片來源:方智出版社、IG@Time、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女大年末最後優惠 不囤用完會捶心肝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