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還沒結婚?」3步驟面對無理的提問,透過更愛自己,去對抗性別不平等
你是不是很容易被他人的言語影響呢?不敢提出質疑,努力讓自己符合他人的期待,心裡其實非常不舒服?下次,若再遇到別人不合理的提問,你可以試試文中的三種方法,成熟應對、理智化解。
無心透露的性別刻板印象會令人沮喪甚至讓人自我懷疑
2021 年 7 月 8 日,女人迷《敬未來》擁抱能量系列講座來到最後一場,邀請心理諮商師、女人迷駐站創作者盧美妏擔任講者,她要來和讀者聊聊何謂「生活裡的性別不平等」。一開場,美妏便從自己的故事開始,「很驚訝有很多讀者問我,也有遇過性別不平等的待遇嗎?」她笑著說,相信無論性別、長幼,我們成長、生活與工作路上,肯定遇過那些不友善的言論與行徑,有時令你感受冒犯,有時感到自我遭貶低,總會有那麼些時刻,刻板印象迫著你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我從小就非常討厭過年,」美妏開頭,就提了一個所有人都會有感的場景,她分享:「過年時候,大家族聚在一起,從第一天開始就被各種的指手畫腳,長輩會說:『美妏啊,你以後長大要去當公務員、當老師,女孩子還是要找穩定一點的工作才好。』從國中、高中一直到大學,一直重複地聽到這些說法。」關心時常化為令人反感的語言,諸如「女孩子別老是跑來跑去」、「在繼續下去會嫁不出去」等言論,在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庭關係、親族聚會、工作應酬環境裡,很多「說者無心」的話是很傷人的,美妏提到,這些經驗會令人沮喪,也會使人產生對自身的懷疑。
理解不平等的背後才能找到平衡點,但是性別不平等沒有終點
無論男性或女性,舉凡遇上「年齡到了就該結婚」、「你怎麼還沒有對象」、「是不是要準備生小孩」這樣的問題,常常不是激起內心的防備機制,不然就是啞口無言,毫無戒備的被擺了一道,好似你沒有辦法回答這些問題,你就與社會的期待背離,你就缺失一塊,不是個完整的人。這樣的事件和聲音層出不窮,究竟我們應該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這些令人感到不舒服的情況呢?
三步驟,成熟應對粗魯提問
「你可以試著去思考,為什麼這些人會說這些話,會有這些指手畫腳?」美妏提醒,刺耳的聲音背後,總有成因可循,除了表以憤怒情緒之外,你可以再多想一層:究竟對方在背後議論的過程中,是想得到什麼、證明什麼?是因為這樣的談話讓他覺得具有權力、或者透過貶低你而增添自己的優越感,或者,他可以藉由這樣的行為產生控制感和快感,又或者,他很容易被身邊的人所影響,想和其他人站在一起,對於跳脫這個世俗的框架具有恐懼,因應刻板印象,使他感到安全。這些都有可能是這些行動與聲音背後的成因,當你細細推敲、仔細理解,你會發現,有時候他人的評論跟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相信什麼樣的是、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基本上毫無關係。想要克服「被對方的話牽著走」或者「被激怒」的狀態,美妏認為,可以嘗試以下 3 種方法,在這個世界上對你我仍不夠友善的此刻,為自己找到溫柔推進、亦不受影響的力量。
1. 試著把對方的話重新拋回去
「這些發表性別議論、做出某些傷害他人行為的人,是不是有很大的問題和包袱呢?也許所有的攻擊,都不是在針對你,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這些人自己身上的議題,讓他有了這些刺、言語和反應。」美妏認為,當我們面對這些言論與行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別被激怒。「要知道,對方肯定不是在針對你,反而是他自己身上的議題,才產生他的行為,你要做的是比他表現得成熟與冷靜,一旦生氣,反而會使對方抓到你的把柄。」美妏提到,比較好的做法是,試著不要被對方的話語激怒,轉而認真討論這件事情:「比如說,把對方的話重述一次,問他:『所以,你覺得所有的女性都是情緒化的嗎?』、『為什麼你覺得男性比較不會有情緒呢?』當你開始認真和對方討論的時候,他反而容易退縮。」試著把問題拋回去,不要把話語變成對立的關鍵,因為凡只要對立,防衛機制就會被激發,整個事情的重點就會開始偏頗與不理性,溝通就很難持續下去。
2. 面對不尊重的話語,試著化憤怒為同情除了不被激怒之外,可以試著探究對方行為背後的含義
「有時候仔細去想,你反而會覺得有些荒謬,也許你面前的他也正在受苦、委屈,無論男性與女性在這些框架下都有該爭取、但是難以爭取的權力,也許他也正在被『不允許』所控制,才會限制他對事物的想像,造成如今狀況。」美妏提到,當有人活在某種社會脈絡和世界觀中,你一聲爆擊的一陣猛批,只會使對方感到憤怒與震驚,此時不妨採取另一種做法:堅定明確的立場,但以好的態度回應。有時以柔軟取代憤怒,可以為你期待的世界創造更多改變的契機。
3. 別讓不喜歡也不重要的人影響你。
試著去想一下,你是不是很容易被他人的閒言閒語、批判和質疑所影響呢?「在任何場合接受到不友善的評論和問題,我們可以堅定地表達立場,但不要陷入情緒的迴圈,也不要因此感到過度沮喪,更不要去冒犯和傷害他人,唯有當我們做成一個成熟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改變的力量。」美妏認為,在面對這些人與人之間冒犯的言語時,建立界線是很重要的,你如果產生了很多不舒服與自卑,或者你自己對自己的懷疑遭對方給點燃了,都要記得回頭跟自己說一聲:「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影響你對自己的相信。」
區分自主與自私,適時接納他人的失望
自主權聽起來很困難,但其實我們都擁有它,無論男性、女性;無論在職場、家庭還是人際關係,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以及不要什麼,同時,也要學習不被他人影響。「很多人會問,那麼自主的人,是不是就等於自私的人,」美妏搖了搖頭,提到:「我們很怕從自主變為自私,但是這兩者之間其實有根本性的差別,所謂自主,是做出選擇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而自私是你做著你想做的事,卻侵犯他人的權力、或者讓他人犧牲了。」區分自主與自私,你可以更中立、平衡地成為獨立的人,可以分辨哪些話需要記得,哪些話無需往心裡去。「如果你學會真正自主的生活,那麼『跟別人的期待不同』,那是別人的預測失準,那不是你的錯,你要知道,面對性別議題我們可以自主,只要你不是自私地讓他人牲,這些自主都是被允許的,有時,你要去接住與接納他人的失望。」
堅定自己存在的價值,用最堅定的愛去對抗性別不平等
面對性別不平等,最強大的作法就是更堅定的愛著自己。演講最終,美妏以堅定眼神看著螢幕前的參與者,以一句話作結:「親愛的,面對性別不平等,最有力的反擊就是更堅定的愛自己。」當然,衝撞體制與反擊是社會進步的基礎,然而當性別議題討論至今,我們有更多的方法可以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畢竟不可能無時無刻地反抗,不可能扭轉所有人的思想,也因如此,我們才需要有更堅定的立場。「你覺得自己有存在的價值,而你值得你期待的待遇,這就是一種堅定的行動。」美妏提到,別讓時代的悲哀,成為你個人的悲哀,「也許我們的時代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性別平權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時代還沒有進展到完全尊重彼此的不同,但溫柔、堅定、不激起無謂爭鬥,並不代表我們要委曲求全,所謂自主,就是在自己能夠的領域與範圍,做到你所能發揮的影響力。」
本文由女人迷授權,原文連結請點「你結婚了嗎?」「你有小孩嗎?」面對粗魯的非專業提問,心理師三步驟助你成熟應對、理智化解
延伸推薦:
「經營關係之前,請先善待自己」拒絕有毒溝通,你可以做的 3 個「好感說話」練習
「距離根本不是分手的藉口」研究顯示:遠距離和近距離的分手率根本沒有差異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 TVBS歡樂台(42 頻道)每週一到五晚間 21:00 收看《女人我最大》首播,最完整的節目資訊都在《女人我最大APP》!讓你時尚不漏接。
✔「微女人」每週一、二晚上九點在《女人我最大》粉絲團;十點在《女人我最大》YT頻道播出
女大精選夢幻精品包輸入折扣碼,現打9折»» https://bit.ly/2TkI1Kk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