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增274例本土確診病例,,日本捐贈124萬劑AZ疫苗今日起開放二、三類人開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召開會議,今日也公布調整後「最新疫苗接種順序」,最主要影響第五、六、七類人,將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尚未接種第一劑疫苗者」、「住宿式長照機構工作人員及住民」、「洗腎患者」及「75歲以上長者」優先施打。
新增274例本土病例
今日新增之274例本土病例,為142例男性、13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5月14日至6月8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162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63例,桃園市15例,苗栗縣12例,基隆市10例,彰化縣及南投縣各3例,宜蘭縣2例,臺南市、嘉義市、臺中市及新竹縣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49例中,43例為已知感染源,6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另外新增25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20位、女性5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1日至5月30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至6月5日,死亡日介於5月29日至6月7日。
診所開放施打疫苗?
有爆料指出,某臺北診所開放民眾連夜施打 COVID-1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目前公費接種對象優先順序,雙北地區以第一類至第三類未曾接種第一劑疫苗的醫事、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者為優先接種對象;雙北以外之縣市,則以未曾接種疫苗的第一類醫事人員為接種對象,並將視疫苗接種進度,逐步開放至第二、三類及機構對象。另針對3月22日至4月11日已完成第一劑之公費對象,於間隔10至12週後,開放接種第二劑。未來將視疫苗供應期程、數量、優先接種對象接種情形及國內外疫情現況,適時調整疫苗分配數量及開放接種對象。
最新疫苗接種順序,三大類調整最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也公開調整後最新「COVID-19疫苗優先接種順序」,其中五、六、七類人員影響最大。第二類施打對象新增警察,第五類機構、社福照護系統之人員,調整後涵蓋4個類型,包含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和照顧者、居家式和社區式常照機構及身障服務照服員及服務對象,校正機關工作人員等機構、洗腎患者。第六類則為75歲以上長者,第七類新增為執行防疫相關工作之警察、國家機關設施必要人員、運輸及倉儲業者、高中職以下學校教職員和校內工作人員,托兒園托育人員及相關機構專業人員。
疫苗施打小提醒
指揮中心提醒,為確保疫苗接種安全,建議先前曾經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之民眾,接種後請於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一般民眾則建議至少留觀15分鐘,並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以利即時處置該類急性過敏反應。接種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任一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疫苗接種史,以利醫師及早釐清病因,並給予適當臨床處置。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防疫不能停▼
隨身帶酒精、乾洗手👉https://bit.ly/36gXX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