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COVID-19疫情收斂,但不少人發現確診後的確會出現後遺症,究竟「長新冠」有哪些症狀?該如何從飲食上調整改善?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和營養師宋明樺也在《明欣醫聊事》節目中一同解答。
Q1.「長新冠」有哪些症狀?
1.呼吸道症狀:數個月內持續胸悶,時常覺得容易喘、咳嗽、胸口疼痛、呼吸困難等
2.很容易異常疲倦,有人甚至長達一年半無法正常工作,復健運動才恢復
3.腦霧: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
Q2.感染後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受損?
陳欣湄指出,國外有研究發現,感染後有可能會對體內的重大器官造成不可逆的受損,所以要特別注意。
像是心臟會有心律不整,肺部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胸悶痛,腎臟有急性腎臟損傷,胃部則呈現胃痛、腹瀉。頭部可能出現腦霧、健忘、疲勞、憂鬱,或是喉嚨痛、失眠、味覺喪失等。而皮膚部分,掉髮、關節痛等問題,還有人生殖器官喪失部分功能。
Q3.為什麼會有長新冠?
陳欣湄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長新冠、什麼樣的人會出現長新冠,目前研究資料都較少,還未有一個明確指標。但目前專家認為,有三大可能的機轉才會導致相關後遺症。
第一,經歷感染後小血管供應系統可能阻塞。第二,有可能是因新冠病毒仍在體內,還未完全清除,才會導致持續有症狀,就像是一直在小感冒一樣。第三,可能是確診時免疫力跟病毒的對抗後,出現免疫失衡,造成身體大型發炎。
她強調,上述機轉問題都仍在進行討論分析,還未有定論,目前只能針對相關的關聯性提出解釋。最重要的是確診者注意要提高免疫力,身體的平衡好、循環好,自然可以遠離長新冠。
Q4.如何預防長新冠?
至於想要避免後遺症該怎麼做?,營養師宋明樺也提醒要注意兩大關鍵字,第一就是「平衡」免疫力需要平衡,功能和效率是最好,血液也才能順暢。第二則是「營養」,不論是確診前後,對抗病毒一定要營養夠才可以。
Q5.遠離長新冠飲食怎麼吃?
宋明解釋,因為相關研究還沒有這麼多,只能針對相關的原理和關聯性提出建議。像是「地中海飲食」可以增強循環、抗氧化、降低發炎,對提高身體免疫力很有幫助,就是對抗長新冠的參考之一。
比如可以多吃有豐富維生素B群的粗食雜糧,白飯、麵包和麵條在加工過程容易流失維生素B,建議暫時不要吃太多。鮮奶等乳製品也可多攝取,調味乳不算。還可以吃大量蔬果,內含「植化素」對人體健康也很重要。
再來,可以多吃植物性食物取代奶油豬油,以海鮮或魚取代紅肉。歐洲有相關研究,如果飲食是偏植物性,動物性食物吃比較少,確診後中重症機率會降低73%,吃海鮮多於肉者,則會降低59%。
Q6.什麼是植化素?怎麼吃?
植化素就是所有植物性食物本身的免疫系統成分,像是人類看到的顏色、聞到的味道和吃起來的味道,都是植化素反應出來的。
不同顏色所含的植化素都不同,植化素對保護力、發炎或是整體健康都很重要,像是黃色蔬果有玉米黃素、葉黃素,綠兒茶素、紅色茄紅色,白色蔬果則有硫化素、斛皮素,紫色或黑色有花青素等。
【當季富含植畫素的蔬果推薦】
黃色:南瓜、玉米、地瓜、黃豆、香蕉、木瓜、鳳梨、芒果
綠色:蘆筍、韭菜、青蔥、四季豆、青椒、芭樂、綠茶、空心菜、芹菜、地瓜葉、九層塔、奇異果、哈密瓜
紅色:紅甜椒、甜菜根、番茄、紅蘿蔔、紅辣椒、蔓越莓、蘋果、西瓜、紅火龍果
白色:白花椰菜、白蘿蔔、高麗菜、洋蔥、杏鮑菇、山藥、杏仁、水梨、火龍果
紫色:海藻類、黑木耳、香菇、黑豆、芝麻、茄子、葡萄、藍莓、黑棗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 TVBS歡樂台(42 頻道)每週一到五晚間 21:00 收看《女人我最大》首播,最完整的節目資訊都在《女人我最大APP》!讓你時尚不漏接。
✔「微女人」每週一晚上九點在《女人我最大》粉絲團;十點在《女人我最大》YT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