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編輯/陳柔聿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炎炎夏日,高溫日曬又時常進出冷氣房,冷熱轉換間小心中暑!不同於西醫的熱衰竭,中醫對於中暑的想法,多半認定是口乾舌燥、大量出汗、疲乏想吐等,也因此會建議在夏季可用「食補」的方法消暑、舒緩高溫帶來的不適感。這回《女人我最大》採訪到聖璽中醫診所的劉醫師,從中醫觀點告訴我們夏日避暑之道。
酸酸甜甜的烏梅汁、綿密香甜的綠豆湯,在中醫師的眼裡可是夏天舒緩體內燥熱的好物。本草綱目記載烏梅味酸、性平,可以除熱煩滿、好唾止渴,「讓汗不要一下子就排出那麼多,協助你保留體液,畢竟耗散一多,就容易中暑。」劉醫師道。而綠豆雖然味甘,但也性寒,很容易入心胃兩經,亦有清熱消暑的功用。但劉醫師特別提醒,站在減肥角度來看,可以瀉熱解毒的綠豆碳水含量高,可千萬別再加糖囉!
除了烏梅汁與綠豆湯外,薑汁豆花也是中醫眼中很推的夏季解暑聖品。「薑可以協助人體發汗,當身體溫度較高,跟外界的溫差也就不會那麼大,所以很推薦夏天吃薑汁豆花,不過一樣要吃熱的,可不能吃冰的唷!不然一樣容易中暑。」劉醫師道。
中醫常說吃冰會對身體不好,那麼這個「冰」的定義又是什麼呢?中醫認為為了不讓身體的寒氣或熱氣過重,須盡量讓體內外溫度達到一致,倘若體內外溫差過大,就很容易中暑,因此建議不要喝低於攝氏40度的水,劉醫師更特別提醒:「低於40度以下的水,就是冰!」
雖然可以透過「食補」達到解暑,但夏天頻繁進出冷氣房,中暑的比例也相對較高,因此在中醫解中暑的方法中,刮痧與拔罐是最快達到解暑的辦法。「拔罐或刮痧都是強迫散熱的方法,拔罐是破壞皮表淺層的微血管,強迫微血管擴張或破裂,這樣情況下就非常容易散熱,中暑後散熱了就會很舒服。」劉醫師道。
總結中醫的說法,在動輒高溫超過攝氏38度的夏天,保持體內外溫度一致、多喝水、不要常吹冷氣,以及多喝烏梅汁、綠豆湯和薑汁豆花,都是可以預防中暑中醫之道。